復合多元的交響音樂廳,好炫!
4月2日,令人矚目的無錫交響音樂廳正式開工啦!記者進一步采訪無錫高新區有關部門發現,浪漫、唯美并不是這座藝術殿堂唯一的屬性,跨界、科技、環保、時尚、多元化……把這些詞匯統統集合在一起,或許才是真實的無錫交響音樂廳。
建筑
浪漫又唯美,科技感十足
音樂廳的設計方案以月光與音樂的感染力為起源,以“星河吳月”為題材,將藝術的宏大命題注入無錫吳越傳統文化的獨特場域內。正如項目設計方有關負責人描繪的這樣:“奏響星空交響曲,一輪太湖明月起!”
與之相呼應,建筑令人過目不忘的是擁有橢球狀玻璃天幕——主音樂廳。夜晚,燈光從玻璃內透而出,整個音樂廳會被點亮,仿佛一輪冉冉升起的“太湖明月”。達到這樣效果所采用的技術是,一塊塊玻璃從頂部而下透光度逐層增加,這樣整個球體將呈現漸變效果。這個做法可以避免過度的溫室效應和節能,而在夜幕下的“明月”則是漸變的,更為浪漫而夢幻。玻璃組件還被設計成一個個小棱形狀,不僅有韻律感,還與龍鱗形的屋頂遙相呼應。
據專家介紹,形似龍鱗狀的屋頂瓦片其實是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。這種太陽能板以層疊的45°排列,可在各個角度迎合日光照射生產電力,這將取代音樂廳的一部分市政供電量,并提供遮罩,有助于調節室內氣溫、濕度作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以往太陽能板只是作為附加層架空平鋪在屋頂上,而這一設計采用了最先進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,使太陽能板直接構成建筑一部分,讓材料與科技融合。據項目方一負責人介紹, “將成為全國首個覆蓋面積達上萬平方米、科技綠色的代表建筑。”
演出
專業而大氣,視聽效果完美
音樂廳的設計和建設,都圍繞著呈現完美音質的目的展開。據介紹,音樂廳主廳內能容納1500名觀眾,經過各種細節設計,觀眾坐在每個位置都有很好的觀賞和聆聽效果。比如中央舞臺可移動,可適應不同表演場景,觀眾座位后區布置聲學墻體,傾斜的觀眾席護欄也有利于聆聽聲樂,甚至在靠近舞臺處布置了管風琴。
更為巧思的是,專業的聲學、光電和劇場設計,將音樂廳的絕妙音效、光影和藝術家們的舞臺表現融為一體,隨著音樂響起,四周的墻壁上會有影像畫面,形成融合的視聽效果,使聽眾能全身心投入,獲得沉浸式演出體驗。
設計還采用各種親自然設計原則,“比如打造國內首個引入自然光的音樂廳。”設計負責人說,主劇場內四周設計了玉蘭花造型的花瓣狀的聲學墻面,花瓣空隙間則是玻璃。白天,陽光透過玻璃灑入音樂廳內,打破了人們對劇院“黑乎乎”“沉悶”的傳統印象。此外,排練廳頂部也引入天光設計,讓空間變得更為“舒適通透”。
景觀
復合多功能,高雅又接地氣
配合“星河吳月”的理念,景觀設計以音樂、星空、明月等為主題,串聯起建筑群體。各建筑單體既有高雅的文化建筑的創意性與表現力,又具備活力街區的互動性和氛圍感,形成功能復合的多元空間場所,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音樂、文化、生活需求。這樣一個多功能的空間,可容納上千人,平日可舉辦群眾性活動。夏天這里將實現霧森效果,孩子們在其間可以嬉戲玩耍;到了冬天,場地制冰,供人們冰上運動。
入口處的引力廣場,距離軌道4號線出入口僅300米,屆時將有風雨連廊直達。廣場上科技與藝術雕塑相結合,并裝有攝像頭,可以捕捉雕塑下方人群互動,并實時投影到對面建筑的大屏上,供大家留影、互動。在音樂廳東側則是自然風光的翡翠河,供市民親水漫步,河上將設游艇碼頭、水上投影等多種水上娛樂項目。
此外,商業中心將被打造成最具藝術范的潮流跨界商業街區。這里不僅僅是購物、餐飲、休閑、娛樂之地,建筑本身處處設有打卡驚喜點,如扶手電梯設計成一條“時光隧道”造型,中庭有天光透入,甚至連洗手間、墻面都很fashion,置身其中你會感受到藝術的美,高雅、時尚又接地氣。